
您好听众朋友,我是玲珑,欢迎收听龙阳声韵。今天的教育话题,我们来分享知行一云的文章《教育就是,先接纳情绪,再解决问题》。
在日常生活里,这样的场景屡见不鲜。
一个平常的傍晚,妈妈下班回家,看到孩子把客厅弄得乱七八糟,玩具扔得到处都是,原本疲惫的妈妈瞬间火冒三丈,对着孩子就是一顿责骂。
孩子原本开心的小脸瞬间垮了下来,委屈地大哭起来,原本可以好好沟通的亲子交流,就这样在情绪的爆发中戛然而止。
这一小小的生活片段,却深刻地反映出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,情绪管理的重要性。
01
透过现象看本质,当家长面对孩子的“问题”时,情绪往往先于理智做出反应。
这是因为家长在忙碌一天后,身心俱疲,面对孩子制造的混乱,内心的压力和不满瞬间被点燃。
然而,这种情绪化的反应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,反而会让孩子感到恐惧、委屈,破坏亲子关系。
就像上面例子中的妈妈,她的责骂或许只是想让孩子认识到错误,但孩子感受到的只有愤怒和不被理解,这又怎能让孩子心甘情愿地去收拾玩具、改正错误呢?
02
从孩子的角度来看,他们的情绪管理尚未成熟,在面对家长的批评时,很容易陷入情绪的漩涡。
当孩子带着委屈和愤怒的情绪时,他们的注意力根本无法集中在问题上,更不会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。
此时,如果家长能够先接纳孩子的情绪,比如蹲下来,轻轻抱住孩子,说一句“妈妈知道你现在很委屈”,孩子就会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,情绪也会逐渐平复。
这就如同在孩子内心播下了一颗温暖的种子,为后续解决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
03
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而言,情绪是认知和行为的基础。
当一个人处于积极情绪状态时,思维更加活跃,更愿意接受新的信息和建议;而处于消极情绪状态时,大脑的认知功能会受到抑制,难以进行理性的思考。
所以,在家庭教育中,家长要先帮助孩子管理好情绪,让孩子在平静的状态下,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去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。
04
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:“任何人都会生气,这没什么难的,但要能适时适所,以适当方式对适当的对象恰如其分地生气,可就难上加难。”
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家庭教育。
家长要学会在面对孩子的各种问题时,控制好自己的情绪,以平和、理性的态度去接纳孩子的情绪。
比如,孩子因考试成绩不理想,心情低落。
家长此时不要急于批评指责,而是要先接纳孩子的沮丧情绪,可以陪孩子一起分析试卷,找出问题所在。
在这个过程中,家长可以分享自己曾经在学习或工作中遇到挫折的经历,让孩子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,原来妈妈也会经历挫折,经历失败,重要的是如何从挫折和失败中吸取教训,重新站起来。
再如,孩子在与小伙伴发生冲突后,满心委屈地回家向家长倾诉。
家长要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,先接纳孩子的愤怒和委屈,等孩子情绪平复后,再引导孩子思考如何与小伙伴友好相处,如何避免类似的冲突再次发生。
05
教育是一场漫长的修行,接纳情绪是这场修行中的关键一步。
只有接纳孩子的情绪,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,同时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,才能与孩子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桥梁,进而引导孩子去解决问题。
让我们用爱和耐心,先培好情绪的土壤,再育好解决问题之花,陪伴孩子们在教育的道路上茁壮成长。
责编:傅莹莹
来源:汉寿县融媒体中心
跟着总书记学历史
【乡村振兴路上的“老兵”】邓红波:“兵支书”领航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
【视频】汉寿新闻2025.8.1
【乡村振兴路上的“老兵”】吴喜堂:永葆军魂的“兵支书”
【视频】汉寿新闻2025.7.31
【视频】汉寿新闻2025.7.30
【视频】汉寿新闻2025.7.29
【视频】汉寿新闻2025.7.28
下载APP
分享到